跳到頁面主要內容區

研究室簡介

本實驗室由李俊仁老師帶領。

2008年,在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的計畫支持下,心輔系成立『腦波儀實驗室』
2011年,臺師大獲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的支持下,得以擴展實驗室的群組。

腦電波研究特性 ⇒ 心理學家從受試者的外顯行為推論內在認知歷程。然而,行為指標可能不夠敏感,以致於無法拒絕虛無假設,或因受試者採用特定認知策略,而影響研究結果,研究者只能觀察最後行為反應變化,無法觀察瞬時的動態變化,這些都是行為研究面對的侷限。腦電波儀(Electroencephalography, EEG)具有高度的時間解析度(可達千分之一秒),可以觀察瞬時間的大腦動態變化,藉由腦電波儀可能探索過去行為指標不夠敏感、或受試者無法進行認知反應的研究主題。舉例來說,語言發展的研究上,已有許多研究者使用腦電波儀探索嬰幼兒對於語言訊號的處理,並發現剛出生一週時嬰兒對語音的腦電波訊號,與後來的語言能力有關連性。

腦電波研究的基本理念 ⇒ 在認知的研究上,研究者通常運用事件相關電位(Event-Related Potential, ERP)進行研究。事件相關電位係指因為某一事件所導引腦電波電位的特殊變化。事件相關電位是研究者有興趣的訊號,在研究設計上,往往需要將同類型事件重複出現數十次,以獲得比較清晰的事件相關電位。

腦電波訊號來源 ⇒ 腦電波是利用頭皮上所黏貼的電極,量測因為腦部活動所導引的電位變化。收集的訊號是由一大群規則排列的神經元同步活動而衍生的電流、以及電場變化。由於不同大腦區位在進行不同認知作業時會有不同的活動,所產生的電位變化在頭皮上的時間點、強度以及分布情形會有所不同。因此,比較受試者進行不同認知作業時,隨著不同時序所伴隨腦電波變化強度,以及這些變化在頭皮上的分布,可以推論涉入的認知歷程及其涉入的程度。

研究設備

心輔系腦電波紀錄儀是由NeuroScan公司所生產的SymAmp2系統,可以同時紀錄64個電極。利用軟體Scan Edit,可依據實驗情境進行切割、基線校正、雜訊校正;利用軟體Source可定位出電位變化在大腦中的來源。



置頂